网瘾、厌学、打架……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偏离了既定“轨道”家长无计可施之后,有的可能会选择将孩子送到“特殊学校”以期他们能有送改变。然而,很多这样的戒网瘾学校都是采取封闭式、军事化管理,而这种隔离了外界的管理,常常暴力惩戒导致出事。
近日又有消息,18岁少年被父母送戒网瘾学校后,因为不服管教被关禁闭戴手铐,入校两天后突然离世。这样的新闻让人痛心,又让我们不禁反思,所谓的“戒网瘾学校”真的能戒除网瘾吗?
有的家长虽然明知道这类“戒网瘾”学校会采取体罚的手段来管教学生,但只能寄希望于这些学校,因为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堕落下去。
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博士:幻世魔王
“这类学校几乎是父母最后的希望”
对于这类新闻,我们常常关注到戒网瘾学校的黑暗面,这件事先放下不谈,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机构?
很显然,这是父母的决定,绝对不是孩子自己的想法。而父母这样做,只有一个理由,他们无路可走,别无他法。
在送孩子去这样的机构前,每个家庭肯定采取了大量的挽救措施,不过收效甚微。网瘾就像毒瘾,没接触过的人不能想象出它有多可怕。父母使劲浑身解数,却无能为力,那种绝望一般人可以理解吗?但他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孩子一天天堕落下去……
没有谁不心疼自己的孩子,但看到孩子人不人,鬼不鬼的模样,无论打骂还是教育,都无法让他们脱离,这个时候父母多么希望有人能帮他们一下,当有这样的学校出现,毫无疑问父母就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,那几乎是他们最后的希望。
因此不必怀疑父母的动机和心理,绝对是为了孩子好。在一种接近抓狂的状态下,有过分的举动,比如绑架之类的也不足为奇,甚至可以理解。不过,可以理解不代表这样做法是对的,更不能赞许网瘾学校的做法。
在大量接受戒网瘾治疗而导致伤亡的背景下,这些机构的合法性值得怀疑。这些所谓的机构真正的目的是圈钱还是治疗教育?目前大量事件表明,所谓学校只是用体罚迫使学生听话。
其次,网瘾是是否是一种精神疾病,还有很多争议。至少国际精神医学领域通用的两大诊断体系均未将“网瘾”定义为精神疾病。如果孩子被当作网络成瘾,只能接受学校所谓的“训练”和“军事化管理”,这是一种粗暴且错误的对待。
我们不能过分苛责父母的用心,而更理性和有效的解决方式是,规范此类症状的解决机构,最好官方提供相应的措施,比如在医院设立相应部门,并且大力宣传。用科学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才是正规之道。
其实孩子上网成瘾,家长也有一定的责任。大多数沉迷于网络的孩子都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。网友:家庭才是最好的戒网瘾学校。
腾讯旅游“百人计划”作者:背着女儿去旅行
“家庭才是最好的戒网瘾学校”
每次看到“戒网瘾学校”这几个字,我的心头都会为之一颤,脑海里就浮现出《暴走大事件》里面曾经的一期节目里,被誉为“电击狂人”的杨永信的可怕面孔,浮现出那些在“戒网瘾学校”里意外离世的花季少年。
如今电击被叫停了,但方式残忍的“治网瘾”还在继续,而且后果比电击还惨烈。送孩子去学校的父母,大多也是出于无奈,病急乱投医,殊不知最后酿成惨剧。
网瘾究竟是什么?我给它下了一个定义:网瘾是孩子对错误家教方式的一种抗争手段;是孩子丢掉理想信念后精神寄托的另一种方式;是孩子渴望被认可、追求成就感的非理性选择;是孩子精神长期压抑后的一种心理宣泄。
凡是玩游戏上瘾的孩子,内心都比较空虚,对未来没有期待,没有梦想,因此需要到虚拟世界里找东西刺激自己,通过玩游戏找到成就感。但当你把他拉到现实,在现实中找到成就感时,他就不会去玩游戏了。
一个孩子如果在家庭中得到了温暖、有了归属感,如果能自如地融入校园生活中,成为学校的一分子,如果有了健康的兴趣爱好和充实的课余生活,他还会迷恋网吧吗?如果孩子在现实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,他还会到虚拟世界去追求所谓的人生价值吗?
我们处于一个网络时代,让孩子和网络隔绝或者远离网络是不现实的。但是,我们有责任让孩子理性地接触和运用网络。一句话:戒除网瘾,工夫在网外。
编剧,社会心理学硕士:悦食贴
“戒瘾学校,是一个给网瘾少年们的父母找安慰的地方”
送孩子去戒瘾学校与其说为了孩子好,不如说是家长推卸责任或是求自己的心理安慰。
我们初中的时候家庭计算机已经普及度很高,家长们在那个年纪也是追逐潮流的一波,父母买来电脑不做别的事先找游戏。以前我也很爱玩游戏,逃学去玩,只要放假就一定是几个小伙伴一起去网吧,后来父母发现我玩游戏太凶,已经接近于上瘾,每天都要玩六个小时以上。
我的父母没有把我送戒瘾学校,那时候也没有这种概念,但是我很庆幸,我的父母先是把家里的电脑卖掉,然后让我休学半年,他们放下工作用这半年带我去了很多个国家旅行,在芬兰,我看到了比游戏里的装备更炫酷的极光肯尼亚;在肯尼亚,我看到了狂野的野生动物;在奥伊米亚康,看到了冰冻的土地上人类的温情。
回国之后我对游戏再也没有了兴趣,直到现在,我更愿意去看纪录片,去研究博物馆,因为我了解,有许多存在在现实世界的美好的东西,才是值得上瘾的。
戒瘾学校,是一个给网瘾少年们的父母找安慰的地方,解决不了问题 反而会害了自己的孩子,让孩子心理变得扭曲,本该快乐的童年变成噩梦
还有的网友认为,孩子最让人担心的问题并非如何戒除网瘾,而是如何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。
育儿问答达人:波壳粒粒
首先,第一点一定要说的是:千万不要想不开,送孩子进什么戒网瘾中心。
第二,你确定孩子真的是“网瘾”吗?
网瘾,在国际上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,所以到底有没有“网瘾”这种东西,还真不好说。当然,“瘾”是绝对存在的,不过“上瘾”就一定有害吗?
我有个朋友,从小就会偷偷上网,对网络游戏一直欲罢不能,经常在父母外出的时候偷偷上网。以至于到现在他都对上网有极大的需求。所以如果按一般家长的标准来说,应该是“网瘾”了吧?
但是他的成绩从没掉下来过,现在凭自己的能力在世界前二十的大学读博,并且自己教家教赚生活费学费。所以,“网瘾”不一定会毁了孩子。
我觉得你现在担心的重点,不应该是如何戒网瘾,而是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人生方向。
比如,我朋友之所以每天花那么多时间上网,还能成绩好是因为:他一定会做好份内的事情之后再去上网。所以你一定要好好教导孩子明确目标,先搞好学习再玩游戏。
不过这是治标不治本,我最后的结论就是——多陪陪孩子。孩子会想玩游戏真的是为了个精神寄托(个人经验),你能做的就是多和孩子沟通,少赚点钱没关系的,多花时间陪陪孩子。
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