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十二五”开局之年—沭阳花农实现“五大转型”

热点新闻2012-02-21 18:01
穿越到手机

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

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

[花乡沭阳网] 沭阳县是传统的花木大县。2011年该县整合资源、不断更新品种、着力提升档次和科技含量,使花木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高,同时坚持“建设新农村先育新农民”的原则,大力培育有文化、懂技术、善经营的现代复合型花木人才,许多花农迅速“转型升级”。

一是实施农民培训工程,造就“科技型”花农。2011年该县积极抓好农民培训工程项目实施,该县农委花木园艺科、林果中心等聘请省内外花木专家到花乡新河、颜集、扎下等镇深入花村搞好培训、深入田间地头抓好诊断、示范、咨询、指导等,造就了一大批“科技型”花农。目前,该县90%以上的花农都掌握了花木嫁接、容器基质育苗、盆景花木修剪造型、快繁快育扦插嫁接技术等,全县花乡涌现了一大批花木“田秀才”、“土专家”等科技型花农。

二是做大做强花木产业,培育“规模型”花农。该县把做大做强优势产业、发展壮大花木企业作为重头戏来抓,千方百计扶持、鼓励花木大户扩大花木规模,如沭阳绿意园林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,当时仅有6亩花木基地,到目前已发展到820亩花木苗圃、注册资本达300万元、拥有固定职工45人、临时用工120人、有中级以上职称12人、专业技术人员38人、拥有300余种花木品种资源,年创产值达3000万元、利税220万元以上;目前全县拥有2000亩以上的规模花木企业已达6家、500亩以上的规模企业达80余家。

三是强化招商引资意识,带动“回归型”花农。招商引资工作是花乡沭阳最早提出的,沭阳是招商引资的倡导者。为吸引外地客商和外出人员带资金、带技术、带信息到沭阳,或回乡创办兴办花木产业,该县在花乡庙头、扎下、潼阳等实施了“回归工程”;对外地客商、外出返乡人员兴办花木基地、花木企业的,优先搞好土地流转、达到要求规模的县财政给予补贴、金融部门优先扶持资金,工商、税务、城建等职能部门都给予大力支持,并按有关政策减免税费。一系列激励措施的出台和兑现,极大调动和激发了外地客商、在外务工人员等来沭阳,或回归家乡兴办花木企业、花木基地的热情。使2011年花木面积净增3.8万亩、引进了两位外地客商和八名“回归”农民到沭阳兴办注册资金500万元的大型花木企业、整合兼并了80余个小型花木企业、外出人员回乡兴办百亩以上花木基地28个,在沭阳又一次掀起了发展、壮大花木产业的热潮。

四是创业创新政策驱动,引领“资质型”花农。为把沭阳各种花木销售出去,进一步提升花木产业效益,该县把绿化工程资质培育、申报作为促进花木产业发展和档次提升的重点。全县目前拥有国家二级绿化资质的企业已有8家,其中由李生创办的苏北花卉盆景有限公司2011年已成功申报获批国家一级绿化资质,全县拥有国家三级以上绿化资质的花木企业已达66家。依靠这些绿化工程资质的优势,他们把沭阳花木销到全国各地,也把绿化工程做到上海、北京、广州等全国许多大中城市,有力促进了沭阳花木产业的高效、快速发展。

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,涌现“现代型”花农。当地众多富裕起来的花农,不仅种花、经营花木有道,而且追求时尚,争做“现代型”、“时尚型”花农,尤其在该县花乡中流行的新“时尚”更是让人耳目一新:即“高效立体”繁育花木、“反季节”育苗木、“电脑”种花木、“刷卡”做生意、“网上”找信息和购销花木、“私家车”谈业务、“保健”强身体、“吃住”讲环保;在该县花乡新河镇的周圈村、新槐村、扎下镇的扎西村、扎下村、颜集镇的堰下村、龙埝村等已实现了居住方式城镇化、生产方式产业化、就业方式多样化、生活方式市民化、管理方式规范化、收入方式多元化,走出了一条以“花木产业为牵引、带动和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、进而全面实现城乡一体化”的道路。(农委/韩凤阳、朱静波)

[责任编辑:admin]

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

热门推荐

关于沭阳网 | 本网动态 | 联系方式 | 投稿荐稿 | 免责声明 | 广告投放 | 微信平台 | 意见反馈 | 删帖须知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 | RSS订阅 | 手机站
Copyright © 2007-2018 05273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 苏ICP备17024489号-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