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月底的沭阳,风和日丽。在离江苏沭阳城18公里的东小店乡工业集中区,徐州客商董海波,协议投资2000万元,第一期投资500万元兴办的白锈钢沭阳档案图书设备有限公司,正在这里紧锣密鼓开工建设。引资人汪兆星笑着告诉笔者:“我从打工踩出一条创业招商成功路”。
12年前的1996年,汪兆星伴随着当时兴起的打工潮,来到河南洛阳档案图书设备厂做工,结识了曾在铁道部工贸公司做过工的周化良,两人边打工边学习、钻研、创新档案铁柜产品设计、制作、喷漆装饰等各项技术,不到一年工夫,就掌握了档案柜系列、图书柜系列、生活柜系列等的一整套技术。1997年底,合同期满,他带回了技术、资金,在家里办起了档案铁柜小作坊,缺乏资金,就到亲友家借,争取银行贷款,在抓住产品质量这个企业生命的同时,探索小钱变大钱的滚雪球发展模式,得到了如愿以尝的效果。1998年春,随着业务量的不断扩大,汪兆星和县人大代表、爱人严玲商讨,将离家5公里远,经改制后已闲置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房屋、家院买断,创办沭阳县星光铁柜厂,很快使业务红火了。为使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,汪兆星组织青年科研小组,调查用户需求,并经常翻阅《人民日报》、《农民日报》、《新华日报》、《宿迁日报》、《中国乡镇企业报》等报刊,收听收看广播电视,搜集各种信息,了解市场行情,根据预测,创新研制了档案柜系列、图书柜系列、生活柜系列、密集架系列产品,不仅成为当地市场的抢手货,还远销到苏州、无锡、常州、张家港、连云港、宿迁等地。如果说,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,汪兆星将铁柜产品的创新优质,使企业产生旺盛的生命力,不断长大,在2006年创产值300万元,利税10万元的基础上,2007年,在乡工业区又征地12亩,建起计划投资1000万元,第一期投资500万元的企业新规模,靠着信誉,档案、图书、生活各类铁柜系列产品的质量,当年不但创产值1000万元,利税40万元,还引起徐州客商董海波的兴趣,主动与汪兆星老板表白,要到东小店工业区协议投资2000万元,兴办白锈钢档案图书设备有限公司,成为汪兆星所办企业产品互为补充,最终实现双赢企业。经汪兆星老板宣传本地治安、优惠政策,很快与乡签了合同,于是出现了开头的一幕。(赵登亚)
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