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州
点评:八宝甜饭,有一点春晚的意思,歌舞相声杂技魔术,拼盘组合,五光十色。欢庆之时何妨来点热热闹闹,此乃老少通吃,皆大欢喜。
八宝甜饭:团圆又甜蜜
常州人年夜饭的桌席间,有一道甜点叫“八宝甜饭”,通常是广受大家欢迎的。这道八宝甜饭上桌,会让大家津津有味地回忆一年来许多甜蜜的事情和诸多细节。八宝饭更添传统意味,在家乡常州,要鉴定一桌子地方宴席够不够讲究,有许多条件,其中之一便是这道乡情浓郁的八宝甜饭。
一年四季中的传统点心,自然也大多软糯绵甜,重阳糕是糯米甜糕里揉了豆沙,四喜汤团是糯米粉团子加细沙等馅,印糕、松糕则是糯米粉与红糖整出来的发糕……只是这些甜点虽然味道讨喜,但都有点小家子气,任谁也镇不住年夜饭的台面,唯有这八宝饭一上桌,四平八稳、八宝汇聚、浑圆一体,甜蜜有加,别有一番隆重:甜饭象征生活甜蜜;莲子象征婚姻美满和谐;蜜枣红枣象征早生贵子;红豆沙象征种豆得豆、子孙更多;红绿瓜象征瓜叠绵绵;核桃肉象征健康长寿;瓜子仁象征子孙满堂等等。传统年夜饭必不可少的就是这道家乡的滋味,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团团圆圆,这也就是团圆饭的来历。
关于八宝甜饭的由来各有说法,八宝甜饭有着悠久的历史。据说可追溯到周武王在八位贤臣的帮助下,推翻了殷商王朝。在隆重的庆典上,御厨用八种珍品制成美食“八宝饭”,犒赏有功之臣。
不过更加靠谱的解释是八宝甜饭源自江浙一带。相传,民间除夕夜品八宝饭是图个吉祥,讨个八(发)的彩头,为啥选在大年三十晚上呢?也许是古代劳动人民一年到头忙忙碌碌,平时没有机会品尝,趁大年三十晚上好好品尝这碗御用八珍羹。
“年夜饭一定要有‘八宝甜饭’才算吃了年夜饭,这顿要吃到很晚。”江苏省民俗学会副会长、中国餐饮文化专业研究委员会副主任、常州市民俗学会会长季全保说,传统的常州八宝甜饭最适合全家人享用,象征团团圆圆,所以最有年味。宴席的尾声端上来一盘甜饭,甜蜜一整年!
苏州
点评:穿行于曲曲弯弯的弄堂,百步之外便闻到了不知谁家庭院飘来的阵阵桂香。这香啊,后来就没走,留了下来,做了姑苏人家的小囡。瞧她这一刻,正向姆妈发嗲呢,那神情,那味道,香是香得来,糯是糯得来。
桂花糖年糕:讨个好口彩
作为苏州人每逢过年必吃糖年糕,特别是每年的大年初一,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年糕,大年初一吃年糕,寓意着年年高!
“苏州人过年吃桂花糖年糕是有历史典故的,跟纪念伍子胥有关,老一辈的苏州人都能说出相关的历史故事。”中国民俗学会理事,中国民俗文学学会会员,吴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,苏州市政协文史委特聘专家、苏州科技史学会秘书长,长期从事吴文化研究、民俗田野调查以及非遗研究工作的苏州民俗专家沈建东说。
相传春秋战国时,吴王夫差建都苏州,终日沉湎酒色,大将伍子胥预感必有后患。故伍子胥在兴建苏州城墙时,以糯米制砖,埋于地下。当吴王赐剑逼其自刎前,他吩咐亲人:“吾死后,如遇饥荒,可在城下掘地三尺觅食。”
伍子胥死后,吴越战火四起,城内断粮,此时又值新年来临,家人想起伍子胥生前嘱咐,带着苏州的百姓来到城墙下,掘地三尺,果得糯米砖充饥。从此,苏州百姓为了纪念并铭记伍子胥的功绩与忠烈,就在春节这一天家家吃年糕,流传到今天。
“苏州人过年吃桂花糖年糕,一来是为了纪念伍子胥,二来也有居安思危的一层意思在里面。家家户户买年糕,不仅年糕易存放可以慢慢吃,还能当作礼物送给亲朋好友。”沈建东介绍。
据了解,除夕晚上,苏州人就会把年糕切成骰子大小做成小圆子,大年初一早晨煮一锅全家人当早饭吃。此外年糕可以蒸着吃,可以切成片裹上蛋液炸一下当小吃,还可以炒着吃,总之可以根据个人喜好,适合各种烹饪方式。
徐州
点评:大风起兮云飞扬,这里曾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。炸麻叶,那生性威猛的先人怎会留下这道凸显柔情蜜意的精工细活?煮啊揉啊捏啊蒸啊,擀呀晒呀切呀冻呀,终以沸腾油烹一举成名。哦,世间之事何惧繁复无比,大山深处自有泉水叮咚。
麻叶子:北方老味
徐州,江苏的北大门,自古就是南北方交汇融合之地。每逢年跟前,当地人会专门制作一些传统风味食品,其中有一种美食,可谓让千家万户情有独钟。
麻叶子,徐州老味,过年的保留节目,春节的小零食,属炸果的一种。有民俗学家考证说,这种食物,或从明代开始就出现了,历经几百年的演变,最终自成一格。
深冬,徐州进入寒冷干燥的时节,随着春节的临近,南郊的张静一家正准备制作一些传统风味的小吃。除了蒸“年馍”、炸丸子,还有一种美味必不可少,那就是炸麻叶子。
麻叶子的制作,需要的是未曾发酵过的面粉,当然,芝麻也必不可少,两者混合在一起,会让炸出的麻叶子更加的香酥可口。根据口味的不同,有的加糖,有的放盐,因此麻叶子也就有甜和咸两种口味。火力至关重要,而炸的时间也要把握到位,炸老了容易焦煳,炸嫩了,生软无味。有着10多年经验的张静手艺最棒,火候全靠她一手拿捏。
炸的过程中,翻滚几下麻叶子就可以出锅了,油锅里打捞出来的麻叶子,颜色金黄,一个个散发着清香。自然冷却后,薄而不碎、酥脆可口的麻叶子就完成了所有工序。再用塑料袋包装起来,以保证持久酥脆。
这样的做法,在徐州地区已经延续了很多年,家庭主妇,用她们灵巧的双手和独特的智慧,造就了徐州颇具特色的传统美食。
徐州文史学者李世明先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,麻叶子是徐州地区过年时的保留节目,颇具特色的传统风味小零食,追溯历史,或从明代开始就出现了。
过去,穷日子的农家没有大鱼大肉,到了年跟前,就用类似炸麻叶子这样的一类炸果来祭祀先祖,讲讲好收成,同时也希望下一年五谷丰收,下一代孩子们的生活甜甜蜜蜜。如今,这类炸果历经演变,最终自成一格,成了徐州人过年时一道特色的传统风味。
南京
点评:非要挣脱这寒冬层层叠叠的裹挟,这些个青枝绿叶的小姊妹,挤挤挨挨,探头探脑的,硬是给你拱出个如花似锦的七色春光来。
什锦菜:普普通通,蕴含实在与包容
现如今,很多人都在说,过年好像越来越没年味了。可是,对南京人来说,因为有什锦菜的存在,这年过得还就是有别具一格的味道。
什锦菜,又名十样菜,顾名思义,由十样素菜烧制而成。其实现在很多人家做的什锦菜,都根本不止十样菜。选哪些菜,并没有教条的规定,做菜的人说了算。但是黄豆芽、荠菜是一定会有的。因为黄豆芽形状似如意,寓意“事事如意”;荠菜音似“聚财”,寓意招财。
南京李记清真馆大厨王仕勇是做什锦菜的行家,他说,这是一道功夫菜。不仅买菜、择菜、洗菜费工夫,制作过程更要花心思。想把这道菜做得好吃,他透露了这么几条秘诀:所有菜洗干净之后都要沥干再下锅,胡萝卜丝更是要提前晾干,这样吃到嘴里才脆;菜要一个一个炒,炒到八成熟就行,耐火的菜像木耳、金针菇之类先炒,绿叶菜后炒,绿叶菜叶子变色就出锅,别炒过头;菜要等全部凉透了之后再拌。
什锦菜自然不是厨师的专利,南京的家庭主妇,几乎人人都会。南京著名节目主持人老吴,年少时住在城南大杂院,那里三十多户人家,每家都炒什锦菜,吃年夜饭时端上桌。当然了,家家户户的味道都不一样。不过每家都是一炒一脸盆,然后一碗碗送给邻居们吃,所以每家的什锦菜都多到吃不完。邻居间相互送什锦菜,也成了一种城南的“年俗”。经年累月,只需尝一口味道就知道是哪家炒的。无意间,这也成了主妇们比拼厨艺的一道菜。哪家菜炒得好吃,邻居们心里都是一肚子数,主妇之间也少不了私下议论,甚至哪家生活水平高都暗藏其间:瞧瞧,这家不仅能买到紧俏的菜,麻油也舍得放。回家一较劲,自家明年烧什锦菜的厨艺也就上了一个台阶。这成了市井生活的小乐趣,时代的变迁也藏在了这道菜里。所以,搬离大杂院后,老吴会想念邻居们的什锦菜,也会想念那些被什锦菜包裹着的记忆。
南京人因为实在,被人称作“大萝卜”。老吴觉得,从南京人爱吃什锦菜这件事情上,也能看出南京人比较实惠。说起来,什锦菜会受欢迎,还是因为过年人们都是荤菜吃得多,年饱的时候,吃点素菜搭搭嘴最为舒心。所以,什锦菜就应运而生了。做一次什锦菜,一做一脸盆,这样一直能从大年三十吃到小年,这多实惠呢。
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