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外嘉宾共同对话南京市长 把脉“堵城”难题

江苏要闻2013-09-29 17:46
穿越到手机

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

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

交通拥堵,这个“大城市病”在国内外城市中普遍存在。昨天,2013南京市长圆桌咨询会议举行。国外市长、国内专家、机构高管等15位嘉宾齐聚南京,围绕“推进南京生态环境保护,实现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”这个主题分享经验,出谋划策。会上,如何治堵成为与会代表热议的话题,大家纷纷晒出各自城市的治堵“药方”。

国外经验

多种公交出行方式供选择

国外城市是如何治堵的?会上,一些城市的代表分享了治堵的“药方”。总体而言,这些城市都为市民提供了多种形态的公交出行方式,鼓励大家公交出行。

公共交通+租车体系

基本不需私家车

上世纪60年代,汽车开始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流行,有轨电车、自行车等工具逐渐消失。然而,从80年代开始,这个城市的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。

斯特拉斯堡副市长纳威尔·拉菲克·艾尔姆里尼介绍说,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,该市又引入消失了很久的交通工具——有轨电车。她现场展示了斯特拉斯堡的有轨电车线路图。从图中看,有轨电车覆盖了整个城市,乘坐电车几乎可以到达城市的每个角落。而乘坐的价格也很便宜,两欧元一天。

需要用汽车的市民不用买,可以租车用。据介绍,斯特拉斯堡有一个租车协会,会员可以到协会的19个停车场租车。这样一来,市民不用买车,也不用交停车费。

高额停车费

“逼”市民少开车

通过价格杠杆政策,鼓励市民公交出行,这是国外一些城市常见的办法。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停车费特别贵。墨尔本市长代表乔伯特·毕达姆表示,有些地方一小时停车费折合人民币40元,而达到3小时就要收500元,超过这个时间还要再加500元。

芬兰创新基金理事尤卡·诺波宁介绍,在芬兰有的城市,出租车有不同的计费方式,如果乘车到市中心,那么收费比到郊区要高出很多。

建自行车专用车道

“不愿乘坐有轨电车的市民可以骑自行车。”纳威尔·拉菲克·艾尔姆里尼表示,斯特拉斯堡建了500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,以及专用停车场,市民可租车骑行。目前,自行车的出行率占到了10%,市中心的尾气污染也下降了不少。

还有的城市将治堵结合生态宜居功能打造一起进行。如美国波特兰市建立了绿色交通体系,建设了自行车专用车道。

南京现状与规划

公共交通发展缺乏系统考虑

对于南京未来的可持续发展,南京市市长季建业坦言,他有两大困惑:一是产业结构中重化工业占比较大,对环境,尤其是大气环境、水环境压力很大。对此,南京正着手产业结构、消费结构、能源结构的调整。二是交通压力大,汽车尾气对大气污染的“贡献率”达到了40%。

“法国斯特拉斯堡市推动公共交通发展的做法让我深有感触。”季建业说,南京也在大力推动轨道交通建设,打造公交都市,但总体上还是零打碎敲的考虑,缺乏一个系统的考虑和顶层设计。他认为,南京要评估一下现在的交通状况对城市环境的影响,测算一下轨道交通、公共交通应该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,如私家车的饱和量是多少,从而合理制定低碳公共交通政策。

规划1000公里绿色步道

“南京的特点是主城发展发达。”季建业表示,过去过多强调城市对经济发展的支撑,主城建设发展快,一方面主城人口集中、功能集中,经常引发交通拥堵、环境污染等“城市病”;另一方面老城改造难度大、成本高,城市公共配套服务设施难规划、难建设,一些必须的公共设施,像公厕、绿地游园等难落地,许多慢行步道、自行车道等难找空间。

他表示,在城市生态宜居功能打造上,国外有很多好的做法,如新加坡推行立体绿化,将绿化空间延展到居住、工作和休闲场所等做法都值得南京借鉴。

据悉,南京在主城及其周边规划建设了四条百里绿色风光带,和1000公里的绿色步道、慢行系统,在老城区规划了100个小游园。(鹿伟)

[责任编辑:admin]

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

关于沭阳网 | 本网动态 | 联系方式 | 投稿荐稿 | 免责声明 | 广告投放 | 微信平台 | 意见反馈 | 删帖须知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 | RSS订阅 | 手机站
Copyright © 2007-2018 05273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 苏ICP备17024489号-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