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下33℃!一场神枪手的“绝地求生”,令人叹为观止

社会万象军报记者2018-01-29 18:44
穿越到手机

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

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

-33℃,神枪手“绝地求生”

在极寒条件下进行射击训练究竟是种什么样的体验?近日,记者走进第78集团军某特战旅,这里的新战士们正在进行冬季射击训练。我们的无人机记录下了他们爬冰卧雪训练的珍贵瞬间。

零下33℃!一场神枪手的“绝地求生”,令人叹为观止

能否应对极寒环境,考验一个狙击手的综合素质

北风呼啸,雪野茫茫。特战一连上士、狙击手山长权选择了一个“舒服”的姿势等待目标出现:将枪自然搭在臂弯、蜷腿、抱臂、微微靠在刚刚挖好的雪窝棚内——这样既能快速转入接敌状态,也能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,应对严寒挑战。

接下来的5个小时,全旅包括山长权在内的100余名狙击手,将在方圆10公里的林海雪原中,仅凭一张手绘地图和身上的少许物资,完成搜寻目标、狙击目标、安全撤离等任务。

山长权曾多次参加狙击手比武,还是营里的狙击手教员。但这次演练,让他尝出了新味道。“不光要看打得准不准,最重要的是综合素质,要在极寒条件下完成野外生存、渗透、观察、伪装、反追踪等一整套动作。”

零下33℃!一场神枪手的“绝地求生”,令人叹为观止

“太酷了,简直就和游戏‘绝地求生’里一样,班长咱俩能‘吃鸡’不?”山长权的副手、下士张宇今年刚刚被选拔为狙击手,第一次参加此类演练,显得异常兴奋。他口中的《绝地求生》是一款风靡网络的射击类游戏,“吃鸡”则是游戏中胜利的代名词。

山长权瞪了张宇一眼,指了指望远镜,刚刚张宇说话间的呵气,险些呼到镜片上。在这种极寒条件下,一旦呵气弥镜会迅速结成冰霜,这将直接造成任务失利。吓得张宇赶紧调整呼吸,脸上的兴奋劲也逐渐褪去,慢慢地体味“寒将军”的威力。

“能否应对极寒环境带来的种种困难,考验一个狙击手的综合素质。”此次演练的策划者之一,特战二营作战参谋、全军优秀狙击手康英剑说,极寒天气给官兵体能、武器性能都带来了极大挑战,当狙击战术加上-33℃这个砝码时,一呼一吸都事关实战。

零下33℃!一场神枪手的“绝地求生”,令人叹为观止

现代战争中,狙击手代表着全新的作战理念

一寒生百难,低气温条件下,狙击手体能消耗巨大,匍匐不到1小时身体便会冻僵;皑皑白雪,反射日光,长时间瞄准容易造成雪盲;积雪中的行动轨迹不易消除,给雪野潜伏带来不小挑战……

面对种种难题,近半的队员没到半天就被淘汰出局,根本没有机会打出那一枪。回过头再看山长权选择的狙击阵地就豁然开朗:位处山腰几块巨石间,顺风顺光,前方就是一片开阔地,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狙击优势。

“这仅仅是狙击战术中,选择狙击阵地这一项。”康英剑介绍,现代战争中,狙击手代表着全新的作战理念,不再仅仅是枪法准的战士,而是战技全面的特战精兵,有着一整套规范的战术流程。此次演练还将考察狙击手们在极寒条件下,确认目标特征、规划任务路线、伪装潜伏、侦察记录敌情、撤离转移等方面的战术素养。

零下33℃!一场神枪手的“绝地求生”,令人叹为观止

在人们脑海中,“枪王”、“神枪手”等狙击手的传奇形象,集中诞生于二战时期。芬兰人西蒙·海耶,在1939年至1940年的苏芬战争中,3个月内击杀540多名苏联人。而苏联“神枪手”瓦西里·柴瑟夫,狙杀至少149名德军,成为电影《兵临城下》的主人公原型。

然而随着现代战争形态的不断发展,今天的狙击手与传统的“神枪手”有着本质区别。狙击作战由一般的配合性行动,提升为独立的作战样式,甚至是决定性的作战样式。担负着破坏袭扰、侦查引导、狩猎狙杀、支援掩护和监视警戒等重要任务。而康英剑在去年带队参加拿大际狙击竞赛的过程中,淘汰的第一名队员,正是一名“神枪手”——

在去年的“狙击边界”国际比武竞赛集训中,下士小梁是大家心目中的种子选手,步枪300米卧姿射击能够稳定在95环左右,体能更是优异。但是性格却毛毛躁躁。在一次射击训练中,验枪时枪膛里还留存一发子弹,最终被淘汰出局。

零下33℃!一场神枪手的“绝地求生”,令人叹为观止

一个合格的狙击手,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“神枪手”

“射击类项目的奥运冠军打得准,却不能完成作战任务。”康英剑用这样一个类比,描述了他心目中“神枪手”与狙击手的根本区别——能否运用好战术原则,完成狙击任务。

在这场演练中,为了促成官兵丢弃靶场思维,康英剑在最后环节安排了一份“大礼”——最终的狙击目标是几只活蹦乱跳的鸡。在目标动、且带有俯仰角的射击环境中,让官兵寻找实战的感觉。

“狙击手不能枪不见血。”这是康英剑更深层次的考虑,他至今记忆犹新,2014年他在哥伦比亚狙击学校参训时,教员经常在就餐时间播放爆炸现场、伤者救护等血腥视频。训练中,教官还为木偶靶穿上制服并在里面塞满干草,然后把血浆袋放入靶头,就是让狙击手熟悉、适应目标被击中时的血腥场面。

零下33℃!一场神枪手的“绝地求生”,令人叹为观止

一次训练中,一名狙击手率先发现并击中目标,但他从目镜中看到动物目标被子弹穿透,鲜血洒在洁白的雪地上,一时间愣了神,没能及时从狙击阵地转移,被判失败。

最终“吃鸡”的是山长权组,他们在狙击阵地旁7米左右的空地上设置了一个击发装置,拉动绊绳触动击发装置的同时,进行真正的狙击任务。成功地迷惑了负责查找狙击手位置的裁判,完成任务后顺利撤离转移。

-33℃,一场神枪手的“绝地求生”让记者叹为观止,一个合格的狙击手,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“神枪手”,更是伪装专家、生存专家、战术专家。这段从“神枪手”到狙击手的进化论背后,既是现代战争的必然要求,也是按照新大纲施训、建设新型陆军的转型大势。

翻看新下发的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条例(试行)》,记者欣然看到,关于狙击手的训练标准从4个课目变为6个课目,不仅标准、难度更高,还对很多以往浅尝则止的实战化课目进行了标准化的规定。

零下33℃!一场神枪手的“绝地求生”,令人叹为观止

枪声渐消,林海雪原重归寂静。康英剑依然步履匆匆,他准备带着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,结合新大纲标准,制定下一步的训练计划。他告诉记者,今年的狙击手组训模式变化很大:狙击手们不再是面临考核比武任务时组织临时集训,而是变成了一份长达9个月的专业化、常态化初期培养计划。

这场“绝地求生”,仅仅是拉开帷幕。

(康子湛)

记者手记

练兵备战,看破那100米的“镜像”

零下33℃!一场神枪手的“绝地求生”,令人叹为观止

时光,就是从一场雪到另外一场雪。和平,就是从一场战争到另外一场战争。

然而,下一场战争什么样?在永恒的不确定、不对称里,“藏在深闺人未识”。那么,我们认识的是什么?

胸环靶,100米外,1.5米高……这几乎是我军所有官兵第一次实弹射击时的“敌人”模样。多少时候,多少军人,就在这100米上论英雄。

靶子,似乎就是实战本领的“镜像”。但,敌人真的是这个样子吗?

一次国际军事比武,所有靶子高度据地面不超过30厘米,咋发现?有的靶子甚至会往前“跑”,距离渐远、目标渐小,瞄哪里?比武归来,许多官兵若有所思:靶子设置得越难,练兵效果就越佳;平时瞄什么样的靶子,决定战时能打什么样的仗。

训练从难征战易,训练从易征战难。其实一支军队战时应变从容,往往源于平时就经历了复杂艰难的锤炼。

零下33℃!一场神枪手的“绝地求生”,令人叹为观止

——莫忘了敌人并不像靶子一样“不堪一击”。一次实弹射击,经过装甲改造的退役坦克,代替了以往的石灰圈和白布靶标。最优秀的炮手上阵,打出了首发命中、3发3中的高水平,然而由于射击角度、命中位置不佳,坦克内的“乘员”依然毫发无损。这位老班长走下训练场一身冷汗:“现在才知道战场上敌人哪里能捱打、哪里是软肋,真正的靶心在哪里!”

——莫忘了敌人并不像靶子一样“不会还手”。一次实弹演练,蓝方“目标”会根据弹道和落弹点,利用雷达侦测红方炮阵地,开火“还击”。快打快撤,迅速转移到新阵地的红方官兵既庆幸又心惊:“慢几分钟就被判‘阵亡’了!”

——莫忘了敌人并不像靶子一样“不耍花招”。海军某部对抗,“敌船”加装了电磁干扰设备,专门诱导来袭导弹“南辕北辙”,逼着舰长们拿出“拨云见日”的本事。空军某部演习,“敌机”居然会“隐身法”,上一秒俨然在望,下一秒不见踪影,飞行员必须练就“火眼金睛”。

这就是按照实战设计的目标,这样的靶子给官兵们更多的思考。这样的打靶效果如何?得到的回答惊人一致:“与以往相比,命中率有所下降,但部队战斗力却大为提升。”

从广义来说,这个“靶子”就是战场环境设置,切不可一厢情愿、脱离实战。正如北洋水师打靶“预量码数,遵标行驶”、演练“徒求摆放整齐”。这样打出的“好成绩”,平时无害、战时致命,还是不要为好。

本报2017年冬季训练报道中,某旅下士申恒力一个人与近百名“敌人”激战4个多小时,击毙52名“敌人”守住阵地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。

然而,总结他击毙52名“敌人”的经验时,一位老参谋格外清醒:“我们要重点研究的恰恰是没被他击毙的那40多个人。”

莫忘了,那些更高明、更狡猾的敌人,正在战场深处,悄悄地瞄准我们……

(魏兵)

相关阅读

军网女记者“客串”特战女兵,

见识什么是优秀

零下33℃!一场神枪手的“绝地求生”,令人叹为观止

记者整理着装,开启“客串”女兵的一天。贺善文 摄

如今,我也算是特战旅的“名人”了。因为,这一天,我刷新了他们多项“记录”。

来到这里,我只为找寻心中的一个答案,究竟什么是优秀?

2018年元月,普通如我,如万千人群中的任何一个,有机会“客串”了一把“血狼”劲旅特战女兵。这一天,我经历了狂风乍起,也望见了彗星闪现——

零下33℃!一场神枪手的“绝地求生”,令人叹为观止

乘坐“山猫”全地形车。贺善文 摄

一、别人是跳下战车,我是“滚”下来的

“报告!张艺藐请求入列!”这句话开启了我“魔鬼”般的一天。

林海雪原,人迹罕至。第78集团军某特战旅女子特战分队正在此地进行冬训,这时排长赵璐向我走来,我接过她手中的装备,将自动步枪和背囊挂好,负重将近20斤,瞬间感觉身上像是压了座大山。

白茫茫一片,平原上的风格外挠人。4辆“山猫”全地形车踏雪而来,我是16名女兵中的一员。久闻“山猫”大名,坐上去却是另一番感受。驾驶员李贺手握方向盘,启动车辆,猛踩一脚油门,巨大的惯性将我甩起,头盔向后撞向车辆,“梆”的一声脑袋嗡嗡作响,好一个“见面礼”。

“你是没见过更刺激的!”李贺满脸兴奋,“山猫”车如其名,身材娇小、身体灵活,不仅能原地360°旋转,更能两栖浮渡,能将全地形车火力发挥到极致。女特战队员葛芳曾驾驶“山猫”横穿1米宽的壕沟,直冲70°高坡,整个战车几乎悬空“站立”,“葛排可是我们的偶像”,李贺说着又踩了一脚油门。

到达目的地,全员跳下“山猫”,迅速到达战位,跪姿狙击。只是别人是跳下战车,而我是“滚”下来的。

战车高吗?对我和同事来讲,有点。下车前,我俩神同步地环顾左右,看看哪边好下。结果,我跳下来,明明站稳了,一个前倾,“扑通”一声又跪倒在地。

作为普通人,即使平时注意锻炼,在冬训场上根本不值一提,在体力消耗殆尽时,身上将近20斤的装备又成为我拜服地心引力的“最后一根稻草”。我抬头看了看同队的战友,面不改色,神情专注。她们,也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战术综合演练。

“别紧张!跟着我就行!”听了班长李婷这句话,我像是吃了颗“定心丸”。身高1米78的她,站在我的右前方,神情坚定,给我巨大的安全感。

要么跟男人一样训练,要么训练得跟男人一样。女兵被冠以“特战”之名,就注定要走在荆棘之路上。别看她们一脸稚嫩,却以同样的标准和男兵一起在训练场摸爬滚打,十多米高的高架台,普通人看着都会眼晕,一个个瘦小的身影却能借助区区一根绳索,在短短十几秒内攀至顶点。清排雷障、高山滑雪、极限体能……怪不得说今天的训练科目格外“轻松”。

刚回过神,新一轮进攻马上开始。班长一个手势,我们迅速起身行进,呈一字型摆开,枪口对准目标。两趟下来,腿已发软,喉咙像被扼住一般难以呼吸。路面不平,我一不小心又扑倒在地,想都没想直接站起身来接着往前冲,还带着一丝负罪感,觉得自己拖了战友的后腿……

雪原很大,除了雪,全是雪!雪原很小,除了雪,只有雪!

零下33℃!一场神枪手的“绝地求生”,令人叹为观止

综合战术演练。贺善文摄

二、冻“晕”在冬训场,饮一曲“冰与火之歌”

被寒风“打晕”,我算头一个。

高寒之地,冬风到此,要完成使命才会离开。对于特战女兵来说,寒冷从来都是一位合格的陪练者。

—33℃,白雪在这广漠的荒原上,闪着寒冷的银光。我跨越纬度,初来乍到,一开始就先输给了自己。七斤半的自动步枪挂在身上,特种射击时而跪姿、时而立姿,交替掩护行进,体力早已透支,回吸一口凉气,先是有“炸肺”之感,随后这股寒气就在体内兴风作乱。我刚一站定,肚子便一阵绞痛,头上豆大的汗珠往下淌,连说“我不行了”,就再也直不起腰。

同行的战友见状,询问情况后,一把将我架起,我不得不中止体验在一旁休息。这就是特战女兵们训练的环境,寒冷是个劲敌。

又冷又热,摘掉头盔,头上蒸腾起热气,身上淌汗却能感觉到刺骨的寒冷,浑身发抖喘着粗气,不一会儿头发上就挂满冰碴。体会过“冰火交融”的滋味,才真正体验到冬训的精髓。

2018开年,连降大雪,旅里组织夜间紧急拉动。李婷曾是军事地形学理论考核全旅第一,心想终于派上用场,于是她主动申请趟雪开路,大雪及腰,男兵走着都费劲,李婷和另外两名女兵靠着积雪的反光和偶尔打开的手电筒,从凌晨3点开始,连续9个小时的雪地行军,硬是一次错路也没走。寒冷、饥饿、精疲力尽,汗流浃背、面部结满冰霜,“五感”环绕,她们却说“很爽”!

零下33℃!一场神枪手的“绝地求生”,令人叹为观止

好不容易帅气地冲次锋,结果丢了“弹匣”。贺善文 摄

白雪、朔风、平原,本是一副绚烂的画卷,挥汗如雨的特战女兵,又为这画卷加入了一抹坚韧与刚强——

冰与火,柔与刚。

此刻在祖国大地,与冬训场呈对角线的南国,也有一群“血狼”劲旅的特战女兵们正在艳阳高照下进行集训,潜水、武装泅渡……与寒冷相呼应,开辟另一个火热战场。

障碍场上,特战女兵们翻越高墙、过低桩网、爬懒人梯,一个个争先恐后,将潜伏的目标成功“击毙”……

哪有什么天生如此,只是她们天天坚持。

在女兵队伍里,一共有6名新兵,最小的是00后,刚满18岁,依然端着枪往前冲。和我同组的李娉,往前冲时一点也不含糊。“加油!咱俩可都是新兵!”她这招激将法还挺管用,坐在一旁的我提口气立马冲上前。

我挺“喜欢”这个季节,因为天气说话算话。

零下33℃!一场神枪手的“绝地求生”,令人叹为观止

特战女兵正在进行综合战术演练。鲁赫 摄

三、“丢枪”风波之后,我记住了这位特殊的战友

“你的弹匣呢?”班长指着枪问我。

“糟了!”我一摸胸前的子弹袋,好不容易端着枪帅气地冲了次锋,结果弹匣没了。人在枪在,轻则挨处分、重则要负刑事责任,我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,车上一阵短暂的沉默。有些时候,沉默比责备更让人绝望。

继“滚”下战车、被冻“晕”在冬训场之后,我又迎来了第三宗罪——“丢枪”。

“全体都有!下车找弹匣,直到找到为止!”班长一声喝令,大家下车寻找。战友还在安慰我,但是我明显能感觉到班长强压着的怒火,在任何时候,这都是绝不允许的,我的脸上一阵泛红,羞愧极了。

在我们搜寻无望时,班长李婷找到了被雪半掩着的弹匣,降至冰点的气氛这才稍微融化,我悄悄舒了一口气。

“丢枪”风波之后,我记住了这位特殊的战友。

零下33℃!一场神枪手的“绝地求生”,令人叹为观止

记者体验擦枪。鲁赫 摄

下午3时,我准时来到女兵宿舍,所有上午使用过的枪在俱乐部摆得整整齐齐等待保养。那把被我弄丢弹匣的枪摆在了我的座位前面,像一位被我亏欠多年的好兄弟,委屈却又试着和解地躺在那里,我内心百感交集。

班长李婷一步一步教我分解枪支。她有一双巧手,指节分明,摸起来还有点儿硌人,正是这双手能让她蒙眼20秒内进行枪械分解结合,打败一众男兵,在全旅出尽了风头。

“哈哈,那都是曾经,”提起“当年勇”,她就露出一口大白牙嘿嘿一笑,但是眼神里还是藏不住骄傲。在她的指导下,我艰难地将枪支分解完,按顺序排好。

这可是个细致活,最难的是要同枪膛里的火药残渣较劲,将沾了枪油的布条从一头捅向另一头,不亚于擦拭瓷器般小心细致。一遍、两遍、三遍……用白布衬着枪膛,迎着光,眯着眼睛看里面亮堂堂得无一杂质,这才算完。

手上沾满枪油,皱起鼻子一闻,一时难以习惯。“晚上吃饭都不敢用手抓馒头,不然咬一口满嘴煤油味”,大家纷纷伸手比谁手上的枪油多。枪支保养在她们看来,似乎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,所有人围坐在一起,边擦边聊,“战场”上虎虎生威的特战女兵,下午讲起笑话才露出另一幅面孔。

寒夜如铸,雪落长河。告别这群战友,我结束了“客串”特战女兵的一天。

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。作为普通人,这是充满勇气和挑战的精彩一天;作为一名“客串”女兵,回首之处尽是“耻辱”。我期待两种身份相伴而来,此消彼长,藏起“普通人”的身份,狡黠一笑,露出一名合格特战女兵的面孔。

我,将永远记住这一天,不仅让我见识了女特种兵的风采,找寻到“什么是优秀?”的答案,更让我的满腔热血,有处可栖。

(中国军网记者 张艺藐)

[责任编辑:心之泪雨]

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

关于沭阳网 | 本网动态 | 联系方式 | 投稿荐稿 | 免责声明 | 广告投放 | 微信平台 | 意见反馈 | 删帖须知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 | RSS订阅 | 手机站
Copyright © 2007-2018 05273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 苏ICP备17024489号-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