聋哑母亲为让儿子换上人工耳蜗搬七八年砖(图)

社会万象2014-05-19 11:27
穿越到手机

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

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

小军学习很认真 现代快报记者

小军学习很认真 现代快报( )记者

5月16日,现代快报钟晓敏爱心工作室联合爱心企业康宝莱,发起“让天使听见爱”大型公益活动,引起社会强烈关注。好几位家长拨打现代快报热线96060,为孩子申请做免费人工耳蜗。现代快报记者将一一上门核实了解情况,寻找符合条件的患儿。

他很勤奋,渴望学到新知识

“孩子很努力,可家里条件不好,用不起人工耳蜗……”昨天,钱洁语言康复中心老师孙盼盼拨通了现代快报热线96060,为学生小军(小名)申请做免费人工耳蜗,让学习努力的小军早日进入正常的小学念书。

随后,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位于栖霞区解放街的钱洁语言康复中心,这里专门为聋儿进行康复训练。教室里,12名聋儿正在安静地练习写字,11岁的小军年龄最大。由于家境贫困,小军依然戴着老式助听器。

孙盼盼告诉现代快报记者,小军老家在四川南溪,来康复中心快五年了,因为听力受损严重,普通的助听器给他的听力补偿根本不够,而他家境不好,负担不起昂贵的人工耳蜗,所以虽然他学得十分认真,却一直没办法进入正常的小学。小军很勤奋,也很渴望学到新知识。“还常常帮助老师收发作业,教其他小朋友认字、读唐诗。”孙老师说,小军是个完全不需要老师操心的孩子。

在一对一辅导的个训室里,孙盼盼对小军进行“林氏溜音”训练。小军很配合,但发音还是有些不标准。孙老师说,“如果换上人工耳蜗,像小军这么努力,最快再训练9个月,就可以进入正常的小学读书了。”

聋哑母亲在窑厂搬砖

“一岁多时发现的。”隔着电话,小军的父亲李志平声音有些哽咽,“喊他都没有反应。”医院检查的结果—先天性双耳重度神经性耳聋,犹如晴天霹雳,让李志平一时无法接受。也从那时起,要为儿子安装人工耳蜗的想法在他心中深埋。

为了让儿子早日用上人工耳蜗,小军三岁多时,同样是聋哑人的妈妈黄远征也开始打工,在窑厂搬卸砖块,到现在已经七八年了。“她真的很辛苦。”李志平说,夫妻俩省吃俭用,把儿子送到了南京做康复训练,可两人一年收入加起来不足5万,除去一年两万块的康复训练费用和日常生活开支外,所剩无几。但再苦再累,他们依然还在坚持给儿子存钱做人工耳蜗。

听说老师为小军申请做免费人工耳蜗,李志平激动地在电话中连问了好几句“真的吗?”他说,本来计划在未来的5到10年内完成给儿子安装人工耳蜗的梦想,如果能提前实现,那真的“太好太好了”。电话中,李志平激动地连连说感谢。

[责任编辑:admin]

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

关于沭阳网 | 本网动态 | 联系方式 | 投稿荐稿 | 免责声明 | 广告投放 | 微信平台 | 意见反馈 | 删帖须知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 | RSS订阅 | 手机站
Copyright © 2007-2018 05273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 苏ICP备17024489号-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