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赌博输了一头牛”
冲突发生前的一个小时,邓正加的外甥女、在县城居住的邓湘英曾叫邓正加到家里来吃早餐。他回说,“等卖完西瓜再来。”
今年至今,邓家的西瓜已经卖了2万多元。那天生意出奇的好,摆摊没多久500多斤西瓜就卖出去了,两口子想一鼓作气多做点生意。
对邓正加夫妇来说,这样的辛苦日子再坚持一年半载就到头了:小女儿快要大学毕业;儿子也快娶媳妇,城里买的房子债快要还清了。
今年5月一个潮热的午后,邓的堂外甥邓红刚去池塘捕鱼路过邓正加的果园,邓喊住了他。给他看满手的黄茧,“手掌中几乎没有肉,全是厚厚的一层茧。”
“外甥啊,再过一年我就不用过这种苦日子了,到时候咱们两个好好坐下来喝杯酒。”邓红刚记得堂舅说这句话时表情很兴奋,可是他听起来有点想哭。
8点多,廖卫昌和他的几名队员走向邓正加的摊子。
邓正加是莲塘村一户农家两子四女家庭中的老五。在他的弟弟邓永才所拟的悼词中,邓正加自幼勤苦耐劳、精打细算、脑袋精明,且在年轻时就学会了砌墙砌屋的手艺,却“身染恶习,沉迷赌博,致使家庭吵闹不休,负载累累”。
在发小邓良金眼中,少年时的邓正加会打篮球、爱开玩笑、脾气直率、爱喝酒、抽两块钱一包的相思鸟,这是当地一种味道很冲的卷烟。
据邓素丹讲述,邓正加脑子灵活,养过猪、牛,做过倒卖牲畜、果产品的生意,也曾南下广东做些小本买卖,不过因为早年好赌,进来的钱都流水般出去了。
邓素丹听亲戚讲,邓正加曾经拎着一头牛直接到赌桌前,跟别人掷骰子比大小,一把定输赢,赢了的人牛牵走,那是一头牛市值3000元的时节。
结果,邓正加输了,他爽快地让对方牵走了牛。
1988年,邓正加与文溪村的姑娘黄细细结婚,对方小他3岁,同样精明能干。因为邓的赌性未改,家里的钱几乎都被输光且欠下了一笔不小的债务。
在邓素丹童年的记忆中,父母两人总是吵,无数次闹离婚。她记得,吵得激烈时,黄细细把邓正加的脖子、身体都抓出一道道血痕,但邓并不还手。
邓家媳妇下了狠心要治丈夫的赌病,她悄悄地找村子里借给过邓正加赌债的、曾与邓正加是赌友的每户人家,说服人家,立下字条不要再与丈夫赌博,不要借他赌债。
黄细细请来了邓正加有威望的叔叔,劝说丈夫不再赌。
日子从承包下那座荒山建果园开始发生转机。邓正加为人实在,电缆店的王老板看着他在门口摆摊十几年,“一块钱的西瓜别人喊九毛他也给,结账少个五毛一块的他也不计较。”
曾经的优秀士兵
廖卫昌和他的队员们一步步走来。在杨丽看来,丈夫豪爽、乐观又有担当,他是靠自己的努力才走到今天。这也是生长在教师家庭、条件优越的杨丽放弃诸多追求者而选择他这个农家子弟的原因。
廖卫昌是在浙江的武警部队当了三年兵之后,退伍后2001年分配到城管队的,服兵役的那几年,父亲廖天兴每年都能收到从部队邮来的“优秀士兵”证书。
1977年出生的廖卫昌出生在一个退伍军人家庭,是三个儿子中的老二。他的母亲是农民,父亲廖天兴早年在云南、贵州等地当过铁道兵、警卫,押送过炸药包,看守过油库。上世纪70年代从部队退伍后被分配到郴州市东波有色金属矿厂做会计,在此后为了与妻儿团聚回到老家临武,并在某粮站工作,不过因为粮站在改革中破产,廖天兴以普通职工的身份内退。
廖卫昌的叔叔廖细兴也是一位军人,在入伍参军后不久,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。
这样的家庭仍保留了军队的习惯,纪律要求严格。尽管家庭不富裕,但廖父本身热爱读书,自学历史,他也希望三个儿子都能好好求学。儿子们没考好时,廖父会用筷子敲打他们掌心,廖卫昌并不回嘴。
与同龄人相比,廖卫昌乖巧有礼貌。他的中学班主任刘老师记得在很多年后,两人偶遇街头,廖卫昌远远地就冲他招手,并大声地问好。
廖父至今住在上世纪80年代的单位家属院,57平方米,设施简陋没有独立卫浴,屋内唯一的电器是电风扇,这也是廖卫昌和他的兄弟一起长大的家。
在廖天兴的印象里,廖卫昌少年仅有的调皮是和幺弟撕扯被子打闹。而在杨丽眼中,比他大3岁的丈夫显露出超年龄的老练。“我带女儿出去,他总要提醒不让陌生人拍照,小心坏人用照相机喷出迷药。”廖卫昌会念叨杨丽要小心各种社会和人情陷阱。
18岁,廖卫昌兴冲冲地报名征兵,各种体检关均通过,最后以指标不够落选;而条件不如他的某些干部子弟却成功入选,如此三次,直到20岁,他第三次征兵,廖极力要求父亲去托老领导说情,这一次顺利入伍。
在廖天兴眼中,儿子并不显露出特别的争强好胜,不过遇到挑战时,他也不肯轻易认输。
廖天兴对一件事情记忆深刻,廖卫昌刚入伍没多久,表现优秀被班长看中重点培养,这让比他早几年入伍的老兵很不服气,并有意无意地找茬。“廖卫昌找到那个老兵,跟他打赌,比几项技能,如果廖卫昌赢了就别再找麻烦。” 那一次,廖卫昌赢了。
“这样子打人要不得”
廖天兴家离儿子的单位不远,老人每天探过窗口就听到儿子在催促流动小贩搬离的声音。
事发当天8点多,廖天兴又听到了这个声音。家里的电表坏了,他想让略懂电工常识的儿子顺道上来帮忙修理一下。电话打过去,那头是急促有些不耐烦的声音,“我现在在忙,没时间过去,一会下班帮你叫个电工吧。”
当时走在路上的陈英(化名)目击了廖卫昌和邓氏夫妇第一次冲突的一幕。
她看到,城管在大声催促黄细细搬走。其中一名城管“拿起了四个瓜就走”。黄细细上前理论,随后双方发生了争执,有城管折断了她的秤杆,并要将她抬进执法车。“周围的人在呼叫,他们才把黄细细放下。”
陈英记得,城管走的时候,黄细细又骂了一句,有两名城管折返,其中一人打了黄细细一巴掌。
正在附近购买抽水机的邓正加赶忙返回,也参与了争执,后被周围的人劝离。
随后,邓正加和黄细细把瓜摊挪到了文昌路与临武大道路口,那里有两块允许摆摊的“自产自销农副产品临时销售区”。在路上,夫妻俩花22元钱重新买了一杆秤。
将近11点,廖卫昌、邝亚平、袁诚6人又开着面包车再度巡逻到了邓的摊子前。
接送小孩回家补课的郭五英听到路边的争吵声。“女的(黄细细)骂得很难听,当时城管在摄像,她说你再摄像,我就用西瓜砸你们。”
黄细细事后承认,当时的确骂了一句“你们是土匪。”她解释,这是因为城管队员要求交100元罚款,她交了但对方没有开具发票。
在郭五英看来,黄举起那个西瓜只是做做样子。
当时,邓正加正在吃饭,他把饭碗放下去拿秤,秤还没拿起来,执法车里跳下来几个人,肢体冲突开始。
有围观的人看到,五六个人围着打夫妻两个,很快黄细细就昏厥了。
郭五英看到,邓正加苦撑在地上,脸上很痛苦,有摩托车司机劝城管人员:“这样子打人要不得。”城管人员回说,“兄弟你不要管,不关你的事情。”
也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目击者称,在冲突中黄细细撕扯得很厉害,把几名队员的胳膊和胸都撕伤,他还看到,黄细细咬住了其中一名城管的胳膊,“咬得很厉害,差点把肉都咬下来。”
邓正加在冲突中死亡,黄细细在撕扯中扯下了一名城管的胸牌,写着“廖卫昌,执法三大队大队长”。
冲突到底是如何爆发的?至今没人能说清楚。
“他怎么可能打死人?”
中午在接到朋友的电话时,杨丽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消息,“他怎么可能打死人?”
在她的眼里,廖卫昌连小鸟都舍不得伤害。他们家阳台上前不久结了一个鸟窝,常有鸟粪掉下来把衣服弄脏,杨丽曾经建议把鸟窝移除,但廖反对,“他在鸟窝下面铺了一层薄膜,他说这样既不会影响小鸟,也不会弄脏衣服。”
而当天官方通报的,“邓正加在争执中突然倒地死亡”的说法也让邓家人不能接受。邓素丹认为,父亲一向身体强壮,不然也不可能种这么多地。
而莲塘村的赤脚医生邓中文(音)也证实了这一点,他记得近几年都没有给邓正加看过病,他印象中此前对邓正加的一次接诊记录是农药中毒,邓“一个人有点晃地走了过来,打了一天点滴就走了”。
“城管打死人”的消息在小县城里迅速传播,邓的家属通过微博发布消息,许多媒体赶到了现场。几百个莲塘村村民赶到现场围住遗体。
邓正加的侄女说守住遗体的目的是“引起政府重视,说清楚解决办法”。在湖南民间,这种“拿死人压活人”的方式被称作“打人命”或“打命案”,这样做通常是为了向社会陈诉冤苦,或是针对“仇家”,向对方施压以满足己方要求。
当天,邓正加的遗体周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围观群众,上千名群众堵住了临武大道文昌路口,交通一度瘫痪。这让官方有发生“群体性事件”的恐慌。
摩的司机郑志(化名)正在附近等待生意,他看到官方前后有4次试图“抢尸”。
对于官方如此着急将遗体移除,有网络流传的解释为 “2009年石首事件后,全国性的维稳工作培训中,将移除遗体作为防止群体性事件的标准操作”。尽管未得到证实,但却能在一些政府文件中得到印证。
据媒体报道,2010年四川广安市的一份经验介绍中指出:“及时转移遗体,是县级人民政府妥善处理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关键。在非正常死亡事件中,遗体最为敏感,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。如果不及时转移遗体,就无法进入处置秩序,随时引发群体性事件。要把遗体转移到殡仪馆作为处理非正常死亡事件一道法定程序,确保一旦出现非正常死亡突发事件,遗体能无条件及时转移到殡仪馆。”
郑志看到,11点多,四五辆警车远远地停着,有警察试图过来移尸,被围观的群众拦住。21点多,事发周围的路灯全部被断掉。此时,已经有好几辆客车的武警到达了现场,这次针对遗体的移除仍未成功。
一名该县的县委副书记到了现场,郑志听到前面有人在讨论,家属代表正和这位书记谈判,随后,谈判似乎不成功。一种普遍的说法是,家属要求公开事发时的监控录像,但官方并未答应。
在23点多,一次规模较大的官民对峙行动又开始了,郑志看到围观群众中有人向武警扔啤酒瓶,武警举着盾牌挡住,“啤酒瓶满天飞,就像手榴弹一样,气氛很吓人。”郑志看到,有几名警察头上、胳膊被玻璃碎片划伤。
而在这前后,有两名湖南某电视台的记者试图采访,但其采访车被砸,记者在冲突中受伤。
风波后一阵令人窒息的平静,围观的群众渐渐散去,有村民回去休息了,郑志看到,现场只留了百来人。
18日凌晨4点多,官方的又一次移除遗体行动开始。郑志看到,百名武警敲着伸缩警棍,朝着遗体方向冲来,所有挡在遗体周围的人都被打,他清晰地听到,有人在喊“妈了个*,不让路就去死”。警方追着人群一直打到文昌桥头,郑志的一位刚从路边网吧出来的朋友头部也被砸伤。
18日下午,官方对外否认“抢尸”一说,而称是为防止交通阻塞,“协助遗体运送”。邓的遗体在18日凌晨被安放在莲塘村口。
在事发后的第三日,邓正加的遗体被下葬。官方在此后表示,已对邓正加的家属给予各种赔偿共计89.7万元。针对记者提出的公开赔偿明细的申请,官方未予回应;而对于“赔付过快”的质疑,官方仅给出“死者为大,人道主义”等含糊的回应。
而邓的家属当天对早报记者也承认了被“封口”的事实,“这个事情县里已经处理好了,不让说了。”
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